“中国胸痛大学”火了!虽然这个名字本身就挺俏皮,但它的走红离不开网友的调侃和“发挥”。有人看到这样的“大学名字”,便开始调侃还有“中国头痛大学”“中国脚痛大学”“中国腹痛大学”“中国胸闷大学”......这个名字简直要被玩坏了。
好在,“中国胸痛大学”的当事人已经澄清了事实。据澎湃新闻网消息,中国医促会胸痛分会主委、齐鲁医院副院长陈玉国告诉记者,“中国胸痛大学”并不是一所高等院校,而且,“也没有他担任校长一说,而是中国医促会胸痛分会成员自发组成的一个学术组织,主要是致力于胸痛救治知识普及,普及对象既包括医生护士这样的从业者,也包括普通老百姓”。至于已经引起的网上的争议,他这回应称:“我们分会在起名时考虑不周,起这个名字欠妥,给公众造成了误解”。
真相已经很清楚了。“中国胸痛大学”根本就不是大学,跟大学也扯不上关系,只是一个学术组织。如果它用研究所、甚至学院来命名,可能都不会引起网友的兴趣。比如,“中国胸痛研究院”“中国胸痛医疗中心”之类的名字,就不会引起人们的猎奇心理。
事实上,“胸痛”在医学上是个专有概念,有很强的专业涵义,以“胸痛”来命名组织,并不值得大惊小怪。比如,有个“中国胸痛中心总部”,很多综合类大医院都有自己的胸痛中心,就是前文所述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也早在2002年就建立了胸痛中心,是国内第一家有据可查的胸痛中心,按照其说法,这“为中国胸痛大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”。
耐人寻味的是,连医学界圈外人士都明白这个命名会带来误会,这些在本领域有专长的学者们为何会“考虑不周”呢?
其一,可能是命名思维惯性所致。外界会认为“治疗胸痛”的命名比“胸痛”更合适,但医学界内部命名逻辑并不是这样的,而是多用“症状+机构”的命名方式,比如“肿瘤医院”“肿瘤研究所”“心脏病医院”等等。只是,“症状+大学”的命名方式尚无前例,外界确实一时不能接受,会觉得听起来别扭。
其二,不可否认的是,“大学”比“学院”“研究所”“XX中心”听起来更“高大上”,似乎也更能有权威性,此前不少学院渴望通过改名为“大学”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地位,也与此心理有关。成立一个新的大学绝不是随意的事情,即使相关研究水平达到了要求,也有通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,更何况,从媒体发布的最新消息来看,“山东省教育厅没批(中国胸痛大学),教育部也没批,应该不是正规的教育机构,正在进一步核查中”——要把它称为“胸痛大学”,既不符合用语惯例,也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。
想必经过事实澄清,“中国胸痛大学”命名引发的争议会逐渐平息下去,不过,笔者倒希望此事能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胸痛疾患的重视。
胸痛问题不仅困扰着一些中老年人,一些不注意良好作息的年轻人同样可能面临胸痛问题,中国有许多胸痛患者焦灼地等待着合理的诊治,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胸痛问题研究的突破和胸痛医疗的建设。“中国胸痛大学”的确是个不合适的称谓,但继续加大对治疗胸痛问题的研究、进一步化解民众在病痛上的忧愁,是个值得重视并持续加强的事情。
撰文/ 黄 帅 编辑/ 苍 南
—————— ● ——————
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出品
点击上图查看:
《靠PUA找到真爱?小心掉进财色陷阱 》